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企业作风是企业精神的具体呈现。一直以来,“团结、创新、敬业、奉献”的海螺精神和“笃行实干 勇争一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作风,是推动海螺事业发展的核心动力。集团中期经营工作分析会号召,加大宣传引导,全员重温海螺精神聚合力。
海螺新媒体拾取了近年来海螺发展过程中的10个故事,有的是艰苦奋斗、敬业奉献,打赢急难险重任务攻坚战;有的是攻坚克难、锐意创新,把蓝图变为现实;有的是敢闯敢干、善作善成,把不可能变为可能......这些干事创业的故事,无不闪耀着海螺精神的光芒,展现了海螺人的优良作风。
让我们聆听这些故事,一起重温海螺精神,弘扬海螺精神,让海螺精神植根每一位员工心中,让海螺文化基因融入发展血脉,奋力开创海螺更加美好的未来!
01
受地理位置偏僻、物流组织困难、市场需求有限等影响,西巴海螺公司一直经营困难。今年1月份,集团正式完成西巴海螺股权收购。印尼区域发挥海螺管理优势和一体化运作优势,打响了西巴海螺扭亏为盈攻坚战。区域和西巴海螺群策群力,解放思想,创新工作,通过用工优化、技改技措、优化采购物流费用等40多项降本增效举措,累计节约成本数千万元。
区域各专业坚决贯彻一体化运作,十个专业组联动,全力支持,共同制定西巴海螺经营改善方案,通过“问题清单化、责任网格化、措施协同化”机制,打响了一场多维度、立体化的扭亏攻坚战。生产专业组对煤炭使用进行现场帮扶,装备专业组派区域维修骨干参与检修,供应专业组全力推进材料采购优化,销售专业组持续拓展核心盈利区域市场份额.......在西巴海螺自身努力及区域各专业共同帮扶下,在完成股权收购不到6个月后,西巴海螺顺利实现盈利。这是西巴公司建厂以来首次实现月度盈利,同时也是西巴海螺持续盈利的起点,更吹响了区域“全线飘红”的战斗冲锋号。
02
为把握政策红利,抢抓发展机遇,加快推进集团新能源产业发展,今年以来,海螺新能源公司在集团统筹协调下,组建工作专班,全力推进内蒙古通辽50万千瓦/200万千瓦时储能项目开工前期工作。项目组锚定6月30日前必须开工的硬目标,提前入驻现场,60天无休,聚焦重点难点的指标优选申报、备案、土地预审、林地、草地审批、环评、接入系统批复等核心权证,齐头并进,逐一实现突破。白天跑权证、晚上开会总结,是他们每一天的真实写照。最终,仅用时49天,便完成项目主体工程、外线路工程共计30多个大项、280多个小项批文权证办理,保障了项目于6月28日顺利开工。
从投资决策,到各类批文权证办理、征地补偿,再到顺利开工,仅用了2个月的时间,刷新了“海螺速度”!其背后,展现了海螺人一贯的团结协作、不畏艰辛、勇于担当的精神。海螺团队的精神,深深赢得自治区能源局、市、旗政府和合作方的充分认可。
03
今年,八宿海螺迎来竣工投产5周年。作为海螺集团产业援藏、在雪域高原建设的首个投资项目,自项目开工建设以来,公司全体干部员工抱定“扎根雪域高原、矢志艰苦奋斗”的信念,发扬“老西藏精神”“海螺精神”,努力克服高寒缺氧、地质复杂、山高路陡等诸多困难,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夜以继日,科学施工、抢进度、赶工期,提前建成投产。凭借成熟的管理水平和惊人的“海螺速度”,在468天里,把荒山原野建成了现代化工业厂房,让海螺集团“产业援藏”的使命在雪域高原开出胜利之花。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投产5年来,八宿海螺勇于啃“硬骨头”、蹚“深水区”,践行产业援藏使命,带动就业2000多人,打造雪域高原客户首选品牌,经营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今年以来多项关键指标创出历史最优,成为西藏政企合作的典范企业、广受群众欢迎的援藏企业。随着总投资约1.2万亿元的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正式开工,八宿海螺必将为西藏当地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04
2025年3月28日,缅甸曼德勒省发生7.9级强烈地震,位于震中附近的缅甸海螺遭受严重破坏,生产生活设施严重受损建筑物大面积垮塌,生产线全面停产。面对突发灾情,集团、股份公司迅速作出部署,全力保障人员安全,坚决防范余震、疫情和社会动荡风险,组建专业团队于4月10日国际航班恢复后驰援灾区。
专家组、缅甸海螺和施工单位人员一起英勇奋战,战高温斗酷暑,在办公室和生产现场支起“行军床”,高效推进安全隐患排查、生活设施恢复、建筑评估加固及生产设备抢修各项工作,7天实现全厂区水电气管恢复,30天精准调校142台核心设备,45天主机位移设备100%复位,仅用时75天就成功实现了熟料生产线复产。同时,缅甸海螺主动投入地方救援与重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有力提升了中资企业良好国际形象。天灾摧不垮坚定信念,这场抗震复产硬仗,正是“海螺精神”最硬核的展现,在危局困境中铸就了担当脊梁,在勇毅前行中彰显了海螺力量。
05
海螺资源危险废物处置利用项目在极为严格的安全环保政策法规监管下,广大干部职工敢于直面困难,勇于攻坚克难,以日保周、以周保月,仅用了大半年时间就建起了一座现代化工厂,在一年之内建成投产,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标志着海螺环境打通了SCR产业上下游全产业链,进一步巩固了行业竞争优势。
作为海螺新材转型发展“第二主业”,海螺环境SCR产业历经五年开疆拓土、兼并融合,如今已拥有四大生产基地,新催化剂年产能8.4万m3,废旧催化剂循环利用年产能7.67万吨,总资产较初期强势增长82%,产业规模、经营效益、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运营质量持续向好,牢固占据行业头部地位。SCR产业做强做大启示着我们,只要一群人一条心,一个目标一起拼,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不断上下求索突破,埋头苦干,就一定能干出一片新天地。
06
文化融合是海外企业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海螺水泥印尼区域注重文化融合、兼收并蓄,实施丝路人才培养工程,和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建立“鲁班工坊”,和芜湖职业技术大学合作建立“徽匠工坊”及海外人才培养基地,加大留学生及后备人才培养,通过“1+1人才培养”、编制中印尼教材、水泥企业双语专业名词库、开展骨干培训班等方式,培养了一批忠诚企业、专业精湛、能打硬仗的印尼籍本土人才队伍。
区域创新推行“文化互鉴”计划,定期组织语言交换课堂和家庭开放日,推出“星级员工”评选,每年评选的星级员工可以赴中国开展文化交流,有效地促进了中印尼文化交流,员工队伍逐步稳定,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增强。目前,区域员工本地化率达到90%以上,管理本地化率突破66%,累计培养了近20名印尼籍中层、330余名印尼籍专业技术骨干,人均创收同比提升5.6%,人均创效同比提升4.3%。
07
技术进出口公司海外工程业务从零起步,团队以西班牙语专长为突破口,锚定南美洲基础设施升级的市场机遇,深耕水泥生产全产业链。为确保项目高质量交付,从施工实施、到货验收、设备安装到最终试运行,公司均派专人驻点提供全程技术支持与服务保障。南美洲昼夜、四季和国内完全颠倒,气候非常干燥。在海拔4200米的玻利维亚高原,海外工程团队成员顾不上低氧、高反和漫天粉尘,每天往返140公里崎岖山路,仍坚持深夜与国内团队连线攻坚技术难题。设备不适应高原环境?现场制定优化方案精准破解!安装术语翻译不畅?手绘直观示意图高效沟通!现场合作方繁多?紧盯全流程节点同步统筹!他们用“铁鞋踏遍”的执着丈量工地的每个角落,用“笃行实干”的担当赢得当地合作方的一致认可,同心协力,保证工程如期交付。
十年间,技术公司海外工程队伍往返南美数十次,他们从“想回家”到“再出发”,将“不怕吃苦、实干奋斗、无私奉献”的作风刻进每一座标杆工程,在智利、秘鲁、玻利维亚、哥伦比亚等国家建设完成十几个工程项目,实现了从单一项目改造到整站总承包的跨越式突破。
08
2022年夏天,广东英德遭遇百年一遇特大洪水,英德海螺园区遭受了建厂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自然灾害,最高水位超公司警戒水位6.6米,厂区淹水最深处达两层楼高,全部电气设备被淹,4个熟料库进水受堵……灾情发生后,在集团、股份公司统一调度下,集中全公司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第一时间从部室、子公司调集3000余名帮扶人员紧急奔赴灾情一线,协调组织几百套设备,10多个设备供应厂家迅速集结英德园区,全力以赴打响复工复产攻坚战。
海螺人八方来援,自愿放弃休假机会,踊跃报名,不讲条件、不计得失,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作风,全身心投入到现场工作中;党员突击队带头开展攻坚突击,解决关键难题;党员领导干部冲锋在前、扛责在肩,与广大员工一起夜以继日、连续奋斗,历经25天的艰苦奋斗,提前6天实现英德海螺全面复产的艰巨任务。仅用不到1个月的时间就实现了自产自救,全面恢复了生产,生动诠释了海螺精神,充分见证了“海螺速度”“海螺力量”,创造了现代水泥工业史上的一个奇迹。
09
集团公司把池州海螺三线作为载体,开展综合节能技术提升改造研究,以总结优化形成可推广应用的老旧生产线能效提升综合技术改造方案,确保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始终走在行业前列,巩固提升海螺核心竞争力。
项目是当时集团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综合性技改。面对时间紧、任务重,公司成立项目指挥部,将项目管控任务“庖丁解牛”式地分解到每个专业组,分片包干,压实责任,组织施工单位千人大会战,昼夜两班作业,每周召开推进会,每天召开协调会,建立日清日结工作机制,按照节点计划,高标准、严要求推进项目实施,克服了改造工作量大、施工场地有限、安全管控难等多种困难,仅用两个月即圆满完成了正常情况下需4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保障了生产线技改质量和工期,做到点火即投产、投产即达标。这正是海螺人敢于攻坚克难、勇于创新提升、长于协同配合、倾心投身事业精神的生动写照!
10
宁波新材料公司是集团首个自主新建的精细化工基地,建设初期面临化工项目建设经验不足、化工专业人才短缺、超长雨季、超强台风、新冠疫情反复等重重困难。面对诸多困难,项目建设团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主动放弃休假,不分周末节假日,敢闯敢拼,善学善作,依托集团和兄弟公司的帮扶,想尽一切办法保障建设质量和工期节点。整个项目出图2万余张,涵盖建筑、工艺等15个专业,安装设备800余套、各类物料管道约11万米、电气仪表4300余套,铺设电缆80余万米、架设各规格桥架12000多米。一座现代化的海螺精细化工生产基地在宁波东北部辽阔的海涂上拔地而起,开创了海螺跨界转型发展、自主新建精细化工基地的先河。
项目的成功建设,使海螺掌握了聚醚单体整条产线工艺设计、工程建设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形成了从原料到成品全覆盖的一体化产业链,并培养了一批精细化工专业人才。项目的建成投产也启示着我们,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再艰难的事情,只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坚持学习突破,实干巧干,就一定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当前,正值大干三季度的关键节点,让我们深入贯彻集团年度和中期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弘扬海螺精神和优良作风,凝聚攻坚克难、逆势而上的强大合力,攻坚三季度,夺取全年红,向着“双一”目标奋勇迈进,奋力开创海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